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陈慕华与“春蕾计划”

2019-08-30 作者:余 玮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和妇女儿童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原主席、名誉主席陈慕华同志,因病于2011年5月12日12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21年,陈慕华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她家住青田油竹,去县城的人民小学上学,要翻山越岭,路途艰辛,她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正在南京读中学时的陈慕华亲眼目睹了蒋介石的消极抗日,她坚定一个信念:不能当亡国奴,要追求新生活。日本人打进来了,书也读不成了。于是,她辗转到了西安,看了当时的《新华日报》,感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抗日的,便于1938年3月奔赴延安。

 在延安陈慕华如愿以偿地上了抗日军政大学,参加共产主义思想培训和学习。1938年6月,陈慕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陈慕华与相濡以沫的老伴钟毅相识相恋。钟毅毕业于东北哈尔滨工业大学,因从事抗日活动遭日寇追捕,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同陈慕华在参谋训练队学习,毕业后在留守兵团当参谋。两人于1940年结婚。

 1988年9月,陈慕华在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全国妇联主席。此前,当中央领导同志找她谈话,推荐她为全国妇联主席时,她曾惊讶地问:“你们是不是选错了人?”当她担任此职后,曾幽默地说:“我这辈子没做过妇女工作,这回可是‘赶鸭子上架’。”

早年,陈慕华在延安留影

 走马上任后,陈慕华表示一定干好分内之事。她主帅的全国妇联在新的历史时期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她注重从妇联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让妇联在服从、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中找准位置,选好角度,把握着力点,使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适应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989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一个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当年仍有480万7岁至14岁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其中女童竟占了这个数字的83%。看到这数字,陈慕华震撼了!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数字!她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儿童就是关注未来,关注发展。1989年,在陈慕华的倡导、全国妇联的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设立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专项基金——“女童升学助学金”。1992年,这一社会公益项目被正式定名为“春蕾计划”。

 陈慕华既是“春蕾计划”的倡导者,也是“春蕾计划”的捐助者。每年1月1日,她都是第一个捐款者。她曾特意给家人与亲友立下了一个规矩,凡是有工作的人都要资助一个“春蕾计划”的贫困孩子。她和全家人每年至少资助13名延安女童,累计资助女童195人次,并曾提议且率先捐款,设立“春蕾计划实用技术培训专项基金”,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女性人才资源开发,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春蕾计划”让贫困地区的千千万万个女童改变了命运,在帮助女童重返校园、维护女童受教育权、维护社会公平、推进社会文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此,“春蕾计划”成为我国民间公益组织促进女童教育发展的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范例。

 后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又推出了“中国儿童少年安康成长计划”,帮助孩子远离失学、远离疾病、远离伤害、远离犯罪,陈慕华亲自担任这个计划的工作委员会主任。她以年迈的身体亲自参与活动和会议,关注未来,救助迷途的孩子。陈慕华曾强调:“为了孩子,为了培养人才,我们要竭尽全力,要用不怕‘磨破嘴’、‘跑断腿’的精神搞好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

 对基金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募集资金与管理资金。陈慕华一直强调,基金会一定要有很好的信誉,要取信于民,对每笔基金都要有交代。募来的钱只能用于公益事业,即使是利息部分的使用,也要严格限制。一次,有家食品厂捐糖果给基金会,基金会的同志分给了陈慕华20块糖。可陈慕华却认真地拒绝了,并且说:“不能给我,该给谁就给谁。我们要对捐赠者负责,也要对接受捐赠者负责,这是基金会的信誉问题。”陈慕华在募集资金方面有两句名言广为流传:一句是“搞募捐是为了妇女儿童,不是为我自己”。另一句是“要有爱心,脸皮要厚”。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一位老部下得知陈慕华病逝后,深情地说:“尊敬的老领导、老大姐,您今天走了,您是在纪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3周年之前2小时离开了我们,我们知道,您心里一直挂念着遇难同胞,特别是挂念着在灾难中罹难的妇女和儿童们,您先行看望慰问他们去了。因为,在您心里,始终放不下的,就是妇女和儿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